香港港集装箱码头吞吐量连年下跌,去年跌至1,780万TEU,全球排名第九,被上海、新加坡及深圳等口岸抛离。
香港立法会航运交通界议员易志明批评,政府在航运方面欠缺计划,堆场租地仍使用短期租约,政府未必期“翻标”(重新招标)导致租金上涨,连带提升货柜存放价格,削弱香港竞争力。
有从事集装箱存放的业界人士体现,新加坡物流业有久远计划,堆场租约长达30年,可供业界稳定生长,目前已有不少航运公司将总部迁至新加坡或上海,令香港集装箱存放效劳的生意大减。
集装箱存放是航运业须要的后勤支持之一,易志明体现,碍于政府缺乏相关政策,堆场只能透过短期租约租地,最长为期7年,其后按季续约,政府会未必期“翻标”,增加业界的不确定性。
他称近期有堆场因洪水桥生长而不获续约,希望政府可在“北部都会区”预留地方,供业界无缝衔接迁移,不然生意将一去不复返。
落马洲中港货运联会主席蒋志伟称,开设堆场的投资金额大,包括要购置及装置机械等,但一旦政府“翻标”时,原有场主无法投回土地,场内的机械变相拱手相让给下一手,对原有场主不公正。
他称,若堆场主希望继续营运,需要出高价投得土地,结果令租地本钱愈来愈高昂,存放集装箱月租亦愈来愈贵。
他说,现时香港一个集装箱车泊位月租逾4,000元,深圳及广州只需要1千多元人民币,新加坡只需约300多坡币,即约莫1千多港元,因此不少船家也选择到其他口岸,以节省本钱。
他建议一旦用地由新营运商投得,可由政府充当裁判,盘算器械的拆旧率及价值,要求新营运商向上一手支付用度。
倡批地营运堆场为期至少15年
香港集装箱贮存及维修商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廸体现,新加坡用作堆场的土地租约长达30年,堆场本钱较稳定,收费较香港吸引,以集装箱存放用度为例,香港划分较深圳及新加坡贵6成及4成。
他指加上口岸设施较先进等原因,现时自己的客户,约8成船公司总部已不在香港,迁至新加坡或上海等地。他指,业界受内地封关影响,生意大受攻击,政府近月仍将用地“翻标”,令情况雪上加霜。
易志明形容,改组后的运输及物流局只是“换汤不换药”,专责处理物流的人员缺乏,导致本港航运欠缺久远计划,促请立即设立物流署,或就航运设立有如机场治理局的法定机构。他又建议政府批出土地营运集装箱堆场,每幅土地为期至少15年。